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别总想树典型开路

来源:福建农业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8-0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?杂文撷英/2010?1“路边花”。从大寨到各级领导树的学大寨典型,“开小灶”的补贴水平依“挂点”领导的级别而递的典型多是扶不起的阿斗,经不起历史检增“树”;、验。这一套早该唾弃

?杂文撷英/2010?1“路边花”。从大寨到各级领导树的学大寨典型,“开小灶”的补贴水平依“挂点”领导的级别而递的典型多是扶不起的阿斗,经不起历史检增“树”;、验。这一套早该唾弃了吧?人民公社解体“农业学大寨运动”被否定之后,在农村有类似的做法,但人们已认识到工作中也“扶贫”不如“输血”“造血”即承认了农民在脱贫致富中的主体地位。,然而,读了2009年11月23日出版的《中国新闻周刊》的专题报道《小岗村官沈浩之死》,11月26日网易新闻《对话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长子严余山:现在我只能离开》我深感,“树典的旧思维竟然还那么强大。沈浩之死不仅是型”他个人的悲剧,也是所谓“新农村”建设徘徊在自上而下“树典型”旧途上的悲剧。综合这篇报道、新京报记者最近对严宏昌等人的采访以及中青报2009年11月11日介绍陈桂埭夫妇新书《小岗村的文章的故事》《给农民发声的渠道》可以这样简,要地概括:小岗村这个自下而上终结人民公社制度,冒死签字争取改革“话语权”的先进典型,如今又失去了话语权。被村官(尽管这明显违背“空降”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》第十一条和第二十七条),被硬性与邻村合并做大,村办的本土企业被镇政府强行收走管理权,又被强行征地给外来企业办厂……。于是“岗人不再治岗”“大包,带头人严宏昌直言不讳告诫沈浩干”“你不能牺牲农民的利益”虽然沈浩来自省财政厅,是;“上面来的”‘摇钱树’,给每户的住房补贴就是2万元,但小岗人还是希望能从本村选“村官”。沈浩自感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为征地搞得住处不敢让村民,进了,又为要征4300亩地给“空降”项目而伤脑筋,对县里对村民工作都不好做,夹在中间两头受气……“有关方面的抱负是把小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标本,给中部地区大多数村庄提供示范引导”而在严宏昌看来,这是,“开历史的倒车”。且不追问有关官员的动机是否那么单纯,单是这漠视农民权益和经济建设规律套违背农民意愿、的自上而下的“树典型”的做法,我同意是“开历史的说法。倒车”“开历史倒车”其行能远吗?□,(作者单位:南方周末报社)责任编辑:张功杭别 总树“典型”开路想鄢烈山 2009年11月23日《中国青年报》,头版报道“河北大名:县府大院一用五十年”引题为:;“最好的房子是学校,最高的大楼是医院,最破的房子是县委县政府大院”副题是大名县县委书记王晓,桦的话“有房子,能办公,不就行了吗”并配了县,;委组织部用的危房和县人民医院、县一中教学楼的对比图。这篇报道在网上引来很多的跟贴,评论文章好说歹说的也都不少。这篇报道很符合“狗咬人不是新闻,人咬狗才是新闻”的定义,正是在机关办公楼普遍攀比豪华的大背景下,它才有独特性。我不想对这个新闻多作评价,重复别人的观点,只想说“曾经沧海难为水”我们这一代人是很难被典型所感动了。事,实上,好警察的英模任长霞,是不可能感动“钓鱼执法”者的,更不可能让重庆市公安局长说的那些比的“黑社会还黑”“打黑”警察迷途知返;而惩治几个反面典型,不论是刘青山还是胡长清,只要没有“众目睽睽难逃脱”的全面威慑,贪赃枉法者就不可能真正收敛。和而作为领导工作方法“抓典型”“树典型”,是不同的。要达成一项创新性的工作目标,我们过去一般要有一个“从点到面,以点带面”的过程,即先试点,探索一套合理又有效的途径,并在不断调整中制定相应的政策,自觉成熟后大面积推行。合作化、土改、人民公社都是前人从未做过的事,办试点、抓典型自有必要。可是渐渐地“抓典型”变成了“树典型”“树”,的先进典型根本就不可“复制”并无推广价值。这里最,“典型”的就是“农业学大寨”运动中各地涌现出来的“典型”。一般的村庄就是愿“学大寨”也学不了,除非有领导干部来“蹲点”才能享有无偿的财政补贴、,才有比别村多的化肥指标,才能在农忙季节无偿调来机关干部和学生“支农”。农民群众把这叫“开小灶”养,94

文章来源:《福建农业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fjnyxbzz.cn/qikandaodu/2021/0803/563.html



上一篇:大寨两次惊天动地的重生
下一篇:一个时代的终结对农业学大寨运动的总结大转折

福建农业学报投稿 | 福建农业学报编辑部| 福建农业学报版面费 | 福建农业学报论文发表 | 福建农业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福建农业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